明朝大规模移民有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明朝大移民从哪到哪)_重复

明朝大规模移民有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明朝大移民从哪到哪)_重复

一、明朝大移民的真实事件?

据记载,明洪武三年(年)至永乐十五年(年),明朝先后从山西平阳、泸州、泽州、汾州等地经洪洞在山西。在县内大槐树办事处办理手续,领取《川都证》后,他们移民到全国广大地区。

明朝大规模移民有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明朝大移民从哪到哪)_重复

就这样,明朝初期,数以百万计的移民通过洪洞县的大槐树迁往全国各地。他们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力之大,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明代大槐树移民栈道

元末战乱后,朱元璋统一天下。然而此时,全国已是满目疮痍,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大多是荒无人烟的地方。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平衡人口、平天下、巩固明朝的统治,朱元璋在明朝洪武年间采取了移民政策。“口留三”的比例转移。

历史背景

1、黄河洪水

“石人一眼挑起黄河两岸的叛乱”。

元朝时期,黄河二十多年不通河,任其泛滥,使中下游大片土地变成沼泽。

据《元史王行之》记载:从元末至元元年至正元二十六年,几乎年年都有特大水灾。至正四年(年),黄河三次渡过曹州、汴梁等地,45.8万户迁离。同年5月,济宁、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白、临颍等县发生洪水,农作物受损,造成人吃人的情况。八年正月,河决济宁道。二十三年七月,河水切东市、寿章,毁城墙,浮屋,淹众生。2月26日,黄河北移,到达东明、曹州、濮阳、济宁等地。

由于当时黄河、淮河多次决口,城内不少村寨被淹没,民居被毁,无数人死亡,许多村寨沦为废墟。人们被洪水驱赶,四处逃散,无处可住。许多地方人烟稀少,村庄变成废墟,良田变成海滩,剩下的居民常常死于瘟疫。

古槐的旧貌

2.持续的战争

元末农民战争持续了十七年。主战场在黄河下游和黄淮平原。在山东,“尸骨裸露于野,万里无鸡鸣”。就连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中原诸国中,元朝战乱最为惨重,尸横遍野,居民稀少。”

靖难之战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由于河北连年战乱,百姓生死存亡。河北大平原上,方圆千里无人居住。永乐皇帝立即下令派出十万人监督,将山西的许多人转移到河北等人口稀少的地区。

古槐的旧貌

三、山西情况

山西晋南地区群山环抱,易守难攻。元末战乱中保持相对和平。另一方面,恰巧当年气候好,粮食丰沛,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中原地区的百姓也纷纷逃往那里。

结果,山西人满为患。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年),全国总人口为人,仅山西人口就达人。明代移民势在必行。

大槐树出入境须知

移民方式

明代大规模移民的方式和步骤一般包括遣返、军事定居、商业定居、民事定居等。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强制和招募的方式。

“一家四口,只剩下一个;一家六口,只剩下两个;对于一个八口之家来说,还剩下三个。

所有移民必须到洪洞县广济寺办理迁徙手续,领取《川都证》,然后从这里出发,按官方指定的方向迁往中原各地,对官兵的监督。

民间有传说,当时政府提前贴出告示:除广济寺大槐树下外,各地百姓都要搬家。还有传说,规定了某一天,凡是要搬到大槐树下报到的人。那些不想搬家的人必须去那里向政府投诉。

结果,当数万人聚集在大槐树下时,官府出其不意,调集了大量官兵,一举将民众包围在了大槐树下。来的人,无论是男奴,老少,都被带走了。

凡不服从的,就用绳子绑起来,一根一根地连起来,必须在官兵的指挥下服从。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闻讯赶来。自然是“爷爷奶奶、母亲老婆抢着送行,抱衣踩脚,拦路哭”的场面

移民流程

明代共有十八次移民。其中洪武年间有十次,永乐年间有八次。涉及十八个省、五百个县、八百八十一个姓氏。

朱元璋还制定了有效的移民政策。所有耕种土地的移民都将由法院分配路费、耕牛和种子用于耕种,并且三年内免税。

二、明朝几次人口迁移?

总共有六次大迁徙。

第一次:发生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迁入内地,与汉族杂居。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陆续南迁,迁徙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中原人民南迁的人数超过70万;

第二次:发生在唐朝中期安史之乱期间,北方居民大量南下躲避战乱;

第三次:发生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随着北方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灭亡北宋,占领中国大陆中北部地区,大量原北方人口随战败的宋朝统治者迁往江南。

第四次:发生在明朝初期。据官方历史记载,在这次移民之前,由于连年战争,北方人口从占全国家庭的40%下降到不足15%。北方经济衰退,江南人满为患。例如,扬州,这座曾经最繁华的江北城市,在朱元璋军队占领时只剩下十八户人家。

朱元璋不得不发动大规模的移民,并命令他的人民和士兵耕种和保卫人烟稀少的地区。这次移民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明初大移民之后,华北、华中地区经济复苏。在后来的记载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初民稀少”的记载,但到了永乐年间,土地逐渐被开垦。北京、开封、河间等城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第五次: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例如四川,当时地广人稀。后果之一就是四川老虎猖獗。顺治年间,南充县招收百姓500余人定居定居,被老虎吃掉的有228人。

移民四川是在清政府的鼓励下开始的,清政府提供了诱人的激励措施:移民四川可以入籍并参加科举考试。一对夫妇得到三十英亩的稻田或五十英亩的旱地。如果他们有一个可以成为成熟劳动力的儿子,将额外分配四英亩土地。每户赐银十二两,作为置业安家的费用。

于是移民蜂拥而至,那次大规模移民被称为“湖广填四川”。

第六次:发生在清末民初,主要有侵关东、西入口、侵南阳等。

康熙年间,东北封闭,汉人不得进入。咸丰末年,解除了长达200多年的禁令政策,鼓励移民开垦荒地。关中移民开始大量进入东北(进入关东)。晋北居民因干旱频发,土地贫瘠,被迫翻越长城,前往今天的内蒙古寻找生存之道(走西口)。福建、广东居民成批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

三、明朝第二次移民是什么年代?

由于元末战乱,山东、河南、河北地广人稀。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国家后,为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采取了相应的人口平衡政策。

洪武三年,即公元年开始,他们多次从人口集中的山西平阳、泽州、汾州等地迁徙到洪洞县大槐树办理移民手续,然后移民到各个地方。

明政府关于安置户的规定规定,户籍人口为四人的,留一人,迁出三人;如果户口有六人,则四人搬出,二人留在原地。户籍共有八人,三人留在原地。直到永乐十五年,也就是年,47年间,经过明政府领导的多次大规模移民,北方饱受战乱的地区才得以恢复。

四、明末清初大移民?

明嘉靖四十二年(年),以麻城、黄冈、黄陂三县置黄安县。

五、明初有几次大移民?

明初大移民,又称大明移民、明初洪洞大移民、洪武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洞大槐树移民等,洪武三年(年)至永乐十五年(年),明朝政府多次从山西平阳、泸州、泽州、汾州等地办理手续,并经过大槐树办事处在山西洪洞县。移民遍布全国广大地区。

六、明代移民文化?

明代移民的方式和步骤一般包括遣返、军事定居、商业定居、民事定居。据记载,公元:年,朱元璋颁布移民法令,解决广乡劳动力不足、狭乡土地缺乏的问题。规定凡是耕种土地的移民,都由朝廷分配通行费、牲畜和种子,并免税三年。当然,在移民过程中,强征、诱捕也是不可避免的。

据民间传说,为了完成移民任务,政府曾贴出告示,规定在某一天,那些不想搬家的人,只要到大槐树下,就可以“免搬家”。向政府解释了情况。

七、明代官府组织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元朝灭亡后,连年战乱,导致中原地区人口稀少。因此,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强行移民大槐树。

从年到年,明朝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进行了大约八次大规模的移民。移民方向主要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流向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四口之家的移民比例为三人,六口之家的移民比例为四人,八口之家的移民比例为五人。

过去几十年来,移民人数已达百万,在世界移民史上名列前茅。

八、明朝移民高姓来源?

应该是山西。因为明朝建立后,河北、山东、天津、北京等地人口稀少,有计划的移民从明初就开始了。但几乎全部都是山西人。“从洪洞县大槐树上下来”几乎是上述地区居民的一句俗话。我是天津人,我从小就这么说。

我在山东、河北的时候就听到过这句话。历史记载可以参考《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