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籍移民条件,靖港名字的由来

靖港籍移民条件,靖港名字的由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靖港籍移民条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靖港籍移民条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湘军为什么很能打?

湘军是晚清咸丰、同治年间,在湖南地方团练武装的基础上组建的一支军队。它由晚清名将江忠源最先发起,曾国藩组建,胡林翼、左宗棠壮大,发展成为清朝平乱的重要武装力量。

靖港籍移民条件,靖港名字的由来

湘军历经国内平乱战争二十余年,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为统帅,将战争理论与实战相结合,提出并实施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战略与战术及其独特的战法——这是湘军十分“能打”的关键。

湘军的最大成就,是镇压了19世纪中叶爆发的席卷半个中国、坚持与清王朝斗争长达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与太平军长达11 年的较量中,湘军也有 过在靖港、湖口、三河的惨败,曾国藩曾两次投水自尽而未遂,然而,它最终先后攻占武昌、九江、安庆:又在其派生的淮军的配合下分别夺取杭州、苏州,占领苏浙地区,最后对孤城天京形成合围之势,最终消灭了太平天国,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湘军领导集团具有综合素质的优势,如领导成员皆以“治国平天下”、恢复封建统治秩序,成就个人功名事业为奋斗目标,他们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在军事与经济战略上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与决断。

湘军镇压“捻军”期间,正处在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也处在中西方军事文化交流、西方新式武器军备引进和晚清军制改革的初期,他们既有比较完善成熟的军制、营制,在武器装备、士兵素质上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尽管遇到过几次惨败,但是最终能够奋勇杀敌,大破捻军,让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继续苟延残喘。

大家对湘军形成的历史有认识误差。湘军最早应该是邵阳(宝庆府)新宁县(与湘乡隔好远)的江忠源发起成立的,由于太平天国从广西杀向湖南,紧挨着广西的新宁县首当其冲,百姓生灵涂炭,江忠源便组建乡勇对抗太平军,自此湘军诞生。后来朝廷下旨在家守孝的曾国潘组建团建,剿灭太平天国,所以湘军在湘乡正式开始组建,接着慢慢发展到全省。因为曾国潘官阶最高,又有朝廷圣旨,所以全省各地的湘军唯曾国潘马首是瞻,统一听其号令!所以湘军是在曾国潘手上发扬光大,并且统一指挥并剿灭了太平天国!但是湘军并不是只有湘乡府的人马,还有衡阳府的彭玉麟、长沙府的左宗棠、永州府的席宝田、宝庆府的刘坤一、沅州府(湘西)的杨岳斌和田兴怒等大批各地湖南籍的精英,精诚团结,才建立了湘军的辉煌!否则,就一个湘乡府不可能打赢太平天国!

简单说吧,清朝湘军厉害实际是湘乡人厉害,在解放前娄底,涟源,新化,双峰,地界都是归老湘乡控制,清朝曾国藩一直都说他是湘乡人,现在却说是娄底双峰县人,实际这些地方都是古湘方言的地方,应该属于一个地区,历来民风彪悍,刻意的划开在当时不排除有防范于未然的意思。

湘乡,娄底的地方语言外人难懂,虽然十里不同音但他们相互之间却听得懂,所以组织起来便有凝聚力,加上历来尚武的传统,便形成湘军这一股独特的势力,曾国藩的湘军培养了近代史大量的名人如:曾国荃,左宗棠、李续宾、罗泽南、彭玉麟、郭嵩焘、李鸿章、刘坤一等等人物。


咸丰皇帝即位之初,国家正处在内忧外患之际,外有西方列强挑衅不断,滋事连连,鸦片战争的阴影都尚未完全消去;内有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这个时候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而“一代明臣”曾国藩这个时候却因母亲去世不得已辞官回家丁忧,成了时局的旁观者。但咸丰知道曾国藩是个可用之才,于是就下旨重新起用曾国藩,后来便有了湘军。

曾国藩接到皇帝的圣旨之后,内心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想站出来为国家出力解忧,但是另一方面久经官场的他也深知清朝的腐败堕落,并对此痛恨万分,而且更重要的是目前他仍是在丁忧期间,此时二次为官难免遭人嘲讽,被讥不孝。正在他踌躇不定的时候,好友郭嵩焘来到了他的家中。最后在郭嵩焘的极力劝说下,曾国藩终于决定奉旨出山,由此开始了创建湘军之路。

本来曾国藩选中募兵与练军地点是在湖南省会长沙,但是一来皇帝并没有赋予它建军的权力,只是命他“帮办团练”,湖南军界就以此为由指责他越权行事;二来湖南方面也不愿意出资建立一支由曾国藩领导的新军,于是便对他诸多刁难。

不得已,在咸丰三年八月下旬,曾国藩只得离开长沙,带着新招的三千湘军来到了衡州。到了衡州的曾国藩,失去了官员和朝廷的种种掣肘,开始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场,放肆地招募兵勇、训练军队。结果仅仅花了时间半年,湘军就从原来的三千人扩展为一万七千多人,并拥有船只三百余艘,并在之后与太平军的战斗中一扫八旗军队颓丧之气,立下了赫赫战功,把大清朝从亡国的边缘拉了回来,真正做到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根据罗尔纲先生在《湘军兵志》中统计,湘军将领中书生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60%,这也就是说湘军中一大半的军官都是读书人。 自古以来文人都被看做是“手无缚鸡之力”之辈,因此才有了“文弱书生”这么一说,但是曾国藩不以为然,他认为读书人早已把儒家经典烂熟于心,“忠孝节义”是他们的毕生信仰,爱护自己的名声胜过性命,因此在紧要关头绝不会贪生怕死,抛弃战友逃生,这无疑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再者通过师生、同窗关系所形成的领导层也远远比一般的武将来的更加稳固。

曾国藩不喜欢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反而对最底层的农民有着特殊的偏爱,认为他们吃苦耐劳、方便管理、听从指挥。

湘军招兵与一般军队不同。曾国藩指派各级军官回家乡招募士兵,再把招来的人按照来地不同分营管制。这样一来每营的官兵不但都是老乡,而且有的甚至是亲生父子、手足兄弟,通过乡情、亲情维系的军队凝聚力自然非比寻常,最后到了“胜者举杯酒以让攻,败者出死力以相救”的地步。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矩:一支队伍被打散之后,立即就地解散;士兵没有把队伍的领导人救回来让他死在了战场上,这支队伍也就地解散;队伍若是打了胜仗,机会获得相应的兵额和军饷,可以回去再招兵勇。这样一来,湘军的士兵就不再是国家的军人,而成了将领的“私有财产”。 由此湘军就逐渐有了“打不垮、打不散”的特点,并且军队也在胜利中不断扩大,最终成为能与太平军一较长短的铁军。

湘军一般士兵的月饷都在四、五两之间,不仅比正规军绿营兵的待遇要好,更是湖南农民务农收入的三、四倍。这样丰厚的经济待遇,不但让许多年富力强的湖南农民趋之若鹜,纷纷丢弃手中的锄头把,投身行伍,而且湘军的训练、作战积极性也由此大增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靖港籍移民条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靖港籍移民条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