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跌破1%(生育率跌跌不休)

生育率跌破1%(生育率跌跌不休)

年5月11日,万众瞩目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出炉。过去10年我国人口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问题最值得关注?让我们从下面的数据中寻找答案。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该国总人口超过14.1亿,仍居世界第一。人口增速持续放缓,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呈现“总量大、两端上升、中间下降”的特点,面临“少子化”。”和“老龄化”等深层次矛盾和挑战中,低生育率问题无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生育率跌破1%(生育率跌跌不休)

70年来全国人口变化

来源:**视觉

本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万人,比年增加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长0.53%。近10年来我国人口持续保持低速增长趋势。

年,**总和生育率为1.3。年,新西兰第二次出生高峰时,日本的生育率高达7.5。20世纪6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中国的生育率都保持在6以上。

*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总和生育率2.1被视为更替水平,即人口可以维持不增不减。

这个生育率数据本身就令人震惊,但更可怕的是,1.3的生育率并不是稳定的生育率,未来还会继续下降!由于二胎生育存在累积效应,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因政策限制而无法实现的二胎愿望将在短时间内得到释放,会在一定时期内带来额外的出生率。如果扣除的话,我国的生育率将远低于上述数据。

这种情况是怎么出现的呢?

出生人口减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是育龄妇女减少。数据显示,年,15岁至49岁育龄女性人数较年减少超过500万。其中,生育高峰期20岁至29岁育龄女性人数减少减少了600万以上。年至年,15-49岁育龄妇女分别减少491万人、398万人和715万人。

抛开这一点,“不想生孩子”的主观选择才是当前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代社会的生育欲望极低呢?

价值观的变化?女性更加独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职业发展选择以及性别不平等带来的价值观变化。女性更加注重个体独特、多元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生育的价值和意义。

智联**年3月上旬发布的《**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号文指出,放开生育限制很难促进已生育家庭更多孩子。调查数据显示,“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等政策并没有有效提升受访者多孩意愿。76.9%的职业母亲和65.5%的职业父亲表示会“维持现状”,12.7%的职业父亲希望多生孩子。与此同时,只有5%的生育成本较高的职业妈妈选择了这一选项。

住房压力大、育儿费用高

统计数据显示,住房支出占居民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最高。从年末各金融机构消费信贷情况看,个人住房贷款约占全部消费信贷余额的76.3%。西南财经大学《高房价影响生育意愿吗?——基于房价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经验分析》论文发现,商品房均价每上涨1%,愿意生孩子的人数就会减少约0.2个。

浙江省统计局和浙江省发改委去年年底联合发布的《浙江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指出,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学前教育支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目前的供给量公办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而对于双收入家庭来说,托儿和家庭服务严重依赖家庭代际支持。

《**家庭教育消费**》显示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6%,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1%,大学阶段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9%。

因此,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和照顾负担是目前阻碍家庭生育的两大现实制约因素。

缺乏公共资源?对未来的担忧

除了上述两个经济因素外,后期教育、医疗、卫生、居住环境等公共服务资源状况也成为很多家庭生孩子时重点关心的问题,也是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教育。

近年来,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断刷新人们对“分数天花板”的认识,面临“高分难上名校”的瓶颈。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也导致了尖子生与双一流大学的比例严重失衡,名牌大学的录取门槛越来越高!近几年**录取的平均统计显示,985的**录取率为0.8%,清华、北大的**录取率为0.03%。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快速迭代,年轻人在社会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这也意味着社会竞争的压力正在逐渐下移。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如果不能为孩子规划未来,就会显得过于被动,很多人会把这种压力投射为生育焦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中国人选择不生孩子,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责任。

面对这样的国情,我们如何才能无忧无虑地对孩子负责呢?

众所周知,欧洲拥有人人都觊觎的高福利,但事实上,欧洲早在20年代就经历过低生育危机。当时,超过一半的欧洲国家总生育率低于2.1的更替水平。二战后的婴儿潮暂时扭转了新生儿数量下降的趋势。但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的生育率再次低于更替水平。

针对这种情况,欧洲国家纷纷采取生育补贴来提高生育率。法国是最早意识到低生育问题并采取对策的国家之一。法国政府主要提供托儿补贴、学年补贴、住房补贴等30多种家庭补贴,并落实托儿机构、学前教育等扶持政策。这些福利政策为家庭育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并提供了平衡工作和育儿的环境。自年以来,法国生育率从1.73反弹至年的2.03。

与此同时,欧洲以其高福利成为很多人向往的生活目的地。许多人会选择定居欧洲,为自己和家人寻找完全不同的生活。

那么,欧洲的育儿之路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叫“无忧育儿”?

1.母亲和分娩的旅程

在欧洲,从产假和育儿假开始,休假的夫妇可以获得工资的**60-90%的休假补贴,并且生育期间的所有医疗费用都是免费的。产假也是一个国家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欧洲国家的产假有多长?让我们环顾四周。

·法国和德国产假最高,可达162周,超过3年;

·奥地利产假同样为2年;

·产假挪威为90周,瑞典为85周;

·英国65周,爱尔兰56周;

·大多数欧洲国家的产假超过一年。

2.育儿之路

在欧洲,每一个出生的孩子都可以领取政府提供的每月儿童福利金,直到16-18岁,最多可以领取到25岁。

除了最基本的育儿补贴外,各国都想方设法为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提供资金,包括:每月数百至数千欧元的住房补贴、坐月子补贴、育儿补贴、家庭度假补贴、儿童补贴等。兴趣班、交通补贴、博物馆、电影院等家庭消费补贴等等,更不用说公立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免费的福利了。

3.教育之路

欧洲精英教育注重因材施教,认为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让学生自由学习的同时也有严格的管理。或许得益于这种学习理念,20世纪前30年影响世界发展的科技突破和创新基本上都发生在欧洲,诺贝尔奖占比超过50%!

此外,欧洲教育注重资源均等化。欧盟国家平均师生比为1:14.7。小班教学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都受到关注。

欧洲成熟的教育体系、世界一流的教学质量、领先的教育理念,给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家长能够尽早为孩子规划欧洲身份,让孩子从小接受国际教育,就能够尽早享受到欧洲教育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欧洲课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您的孩子直接进入欧美名校不再困难。

4、就业途径

根据年经合组织最新工作时间统计,大多数欧洲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约为30小时,相当于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约为6小时。即使工作时间如此不饱和,欧洲仍然保持着令人自豪的薪资水平。

下图与年国内各城市冬季平均工资对比,就能看出差异。欧洲的薪资普遍高于国内一线城市。虽然欧洲一些国家的物价比国内高,但在高工资的支撑下,还是可以过得去的。非常滋润。

因此,欧洲可以说能够解决生育方面的各种烦恼和隐忧。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国家就会保护你。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过上稳定无压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