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康熙年间成都移民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康熙年间成都移民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湖广填四川是哪一年?
湖广填四川的主要期间发生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三十四年(1769),当时四川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人口锐减,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扩展资料:
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
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明末清初发生过“湖广填四川”,四川成都这里的人可能来自哪个地方?
古语有云: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今川渝之地,据族谱记录,有70%的人来自湖广孝感乡。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兵造反,张献忠在四川大开杀戒,导致四川人口稀少。政府就动员附近的湖广行省的人员移民到四川,尤以湖北麻城孝感乡人居多。
故土难离,老百姓并不愿意搬迁,迫于政府压力,也只好移民。为了防止逃走,当兵的把老百姓手两两捆在一起,形成一字长蛇之势。可人不免三急,所以上厕所的隐语就是“解手”。
古之湖广行省,今之湖南湖北。明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个行省。
明朝时期,湖北麻城分为四个乡,分别是仙游乡、孝感乡、太平乡、亭川乡。而孝感乡都在今麻城市鼓楼街道办下属的沈家庄村,该村由四个自然组组成,100户人家,5000多人组成,镇不像镇,村不像村。孝感乡都指的是孝感乡的行政所在地。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湖广填四川与江西填湖广,都真实存在,但是没有必然联系。湖广填四川发生在明末清初,而江西填湖广发生在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一年。朱元璋起兵时,主要对手是陈友谅,而陈友谅本人,以及手下人士兵都是湖北人,战争后,十室九空,因此有江西填湖广一说。
图一麻城古地图。图二,孝感乡都牌坊,图三麻城移民公园祭祖殿堂内部图,图四麻城移民公园牌坊,麻城移民祭祖殿。
我也不知道我的祖籍是哪里。外婆会做青蒿馍馍我猜是广西的祖籍,妈妈称呼外婆叫的是“梅牙”这个我就搞不懂了,广西的称谓妈妈叫什么的我是不清楚的,我只知道我们这里新都一带的有很多客家人,到现在为止他们都说的是客家话,客家话四川人基本听不懂。
据《四川通志》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康熙接二连三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正式颁布《康熙三十年招民填川诏》,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并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的优惠政来。一、鼓励外省移民入川恳荒,凡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二、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三、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相联系。四、对移民恳荒地亩,规定5年才起征税,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并上户籍,编入保甲。
当时移民入川有4种形式:1、奉旨入川。2、求生存入蜀。3、经商入蜀。4、强行迁徙。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广东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移民入川总人数约100多万人中,湖南、湖北的人数最多,而在湖北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所以当时成都话又叫“湖广话”,湖南、湖北简称湖广。可见,这就是湖广移民成都的见证。
在移民填四川中客家人入川影响较大,成都市周边龙泉东山五场以落带为中心,包括清泉(廖家场)、龙潭寺、石板滩、西河场。木兰(门坎坡)等也都是客家人集居地。客家人大多从广东、江西、福建 、湖南、湖北、贵州等地迁徙而来的。以广东客家人最多,这些移民们扶老携幼,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排除险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千辛万苦来到四川。这些客家人大多集中在成都东郊。
在大移民填四川中,各省占入川移民总数百分比是:湖南、湖北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
三百年以前的”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不同领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多数四川人的先祖!很多地方都有会馆,这就是大迁徙的有力史证。
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点赞。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过去了350多年,但是引发“湖广填四川”的那段惨痛经历,至今追忆起来依旧给人惨不忍言的沉重之感。因为那个阶段,让曾经繁华的“天府之国”变成了荒凉的“地狱之地”。
据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六卷本记载,崇祯三年,四川人口有735万,但是到了清初仅有50万(其它史料有7万和8万之说),而近百万的成都城中人口已不足万人。
可见,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人口死亡超过了90%。据现任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元史研究会理事介绍,移民前繁华的成都城竟然变成了“城中杂树蓊郁成林”的难见人烟的荒凉之地。又据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讲,广大的成都平原:“城市鞠为茂草,村尽变丛林”,至少有50%的肥沃土地被灌木、丛林、茂草覆盖。
另据《明史》记载:明朝末年四川人口约为1000万,但是被张献忠屠杀的近乎灭绝。到了1661年,四川只剩8万人。例如:张献忠“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无论从张献忠想要统治四川,需要百姓提供军助方面来讲,人杀完来了,谁来养活自己的军队;还是从张献忠死后清军耗时长达13年才占据四川来讲,如果四川人口几乎被张献忠杀光了,又何用13年之久才攻下四川。
再据《蜀龟鉴》记载:“清军败奔雅州、名山两地,民间谷、豆、荞麦尽掠,鸡、鸭、牛、羊尽杀,瓦屋茅舍尽毁。遗民万不遗一矣。”
还据明清史研究家李光涛所著的《明清档案论文集》记载:“清人之杀人比之流寇之杀人,更残忍,更无数。”
当然了,当时瘟疫也是造成四川人口锐减的一大原因。
或许因此,清朝才会篡改《明史》中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的缘故吧,但却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难有准确数据。
168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为解决战乱造成的巴蜀大地荒无人烟的紧迫问题,这才上书康熙,提出“以湖广之民,填实四川”。不久,一场历史罕见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拉开了序幕。
后来,到了嘉庆年间,成都地区曾流行一首《竹枝词》:“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便是对四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移民现状的真实写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康熙年间成都移民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康熙年间成都移民政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